年年都被催,这回戴锦华老师是真的更新了
精彩课程 抢先试看
关于性别
我所说的主流指的是什么,叫做父权制、异性恋、已婚者。
——课程第4集《关于我母亲的一切》男性英雄总是孤胆英雄。而这部电影当中看似和男性英雄相对应的女性英雄,背后却有一个精神之父的光芒照耀和指引。
——课程第3集《沉默的羔羊》当我们意识到光有“PC”(Political Correctness)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现实、在社会结构当中男女是否真正达到平等。
——课程第2集《三块广告牌》这部电影所表露出来的,与其说是男权的反攻倒算,不如说是男性主导的社会被迫在女性的不断成长当中,屈辱地承认他们事实上已经遭到威胁的位置。
——课程第1集 《消失的爱人》关于电影
正如北大中文系洪子诚教授所言,在戴锦华的视野中,电影是生活的再现,但和我们的社会生活又并非是一种简单的真实与虚构的关系,而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心理幻象的投射,或者是某种我们不自知、无法正视的真实。
而戴锦华老师总是试图打破镜像,看到背后的真实。
它不单纯是一部同性主题的影片,而是借助一个同性恋情的故事,探索了情感之中、人际关系之中一种平等实践的可能。
——课程第5集 《燃烧女子的肖像》一边作为女侠形象,玉娇龙延续了中国武侠电影中女侠占有的中心的强有力的行动者位置。而另外一边,她又充分召唤和携带着当代人,尤其是新世纪人的一种极端的个人主义的生命进化。
——课程第6集《卧虎藏龙》冷战终结,某种意义上成为了西方文明再度自我修复、自我讲述的时刻。今天回望你会发现,《死亡诗社》是一个古典人文主义再度试图自我确立的时刻,《漂亮女人》则以一个不可能的爱情故事来实现自我修复。作为西方现代文明重要基础的个人主义的一个基础性想象支撑,就是爱情。
——课程第12集《漂亮女人》这次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忍不住在笔记上写下一行字,我说它叫“前监控社会的最后想象”,最后的奇迹的想象。
——课程第17集《碧波女贼》关于女性电影
世界女性导演取得的成就和关注度,从未像近年来得如此猛烈和集中过。而何为“女性电影”,似乎是一个始终难以被厘清的问题。
我们一直在呼唤女导演,我们一直希望执掌摄影机、在摄影机背后去观看的、能够主导这种视听结构的是女性,希望视听的呈现当中能够有女性的目光存在。
——课程第7集《汉娜·阿伦特》许鞍华导演大概是我视野当中最具实践性的一位女性主义者。
——课程第9集 《女人四十》我曾经认为它是中国第一部,而且在很长时间之内,是唯一一部女性主义电影。
——课程第15集《人·鬼·情》河濑直美的电影当中有一种奇特而勇敢的凝视,它朝向毁灭,朝向死亡,朝向电影影像的留存和电影影像的幽灵性。
——课程第16集《萌之朱雀》大概这个世界上我最爱的女导演,也是在我看起来最具有生命感召力的伟大女性,她就是阿涅斯·瓦尔达。
——课程第20集《拾穗者》关于当下,关于他者
我们今天中国的年轻人是否也在经历着类似Lady Bird中“呢喃核”式的成长烦恼?困窘、内卷、躺平、认命等等词汇描述的是否也是Lady Bird式的精神状态或者生活样态?
——课程第11集《伯德小姐》影片向我们展现了女性主义作为资源的另外一个侧面,就是女性生命当中所遭遇的困窘、伤害、迷惘和追寻也许会成为一种力量,让我们去发现社会其他弱势群体,其他被剥夺的人群。
——课程第19集《何以为家》我们看到20世纪历史的一个小小的时刻,就是经由抗争,人们是如何艰难赢得今天我们看起来理所当然的权利。
——课程第10集《妇女参政论者》正如戴老师所言,女性是一束光,女性主义是一种乌托邦似的存在,而电影对她来说不仅是文化研究的对象,更是毕生所爱。
因此,分享电影与性别这个课题,戴锦华老师无疑是我们认为最合适的人。明年,戴老师将迎来自己执教的第40年,在《戴锦华大师电影课:性别与凝视》中,她希望通过亲自挑选的这20部影片,不仅与你交流电影艺术,更希望通过电影这扇窗,望见更多人群的生存境况,分享执教40年以来关于性别、文化与社会的思考。
让我们一起发问,一起探索。